心经问答网
心经问答网
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
主页/ 入门知识/ 文章正文

达真堪布:《亲友书》讲解(十九)

导读:达真堪布:《亲友书》讲解(十九)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6年7月2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!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!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闻思修行! 今天接着讲《亲友书》,...
达真堪布:《亲友书》讲解(十九)

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6年7月27日

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!

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!

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闻思修行!

今天接着讲《亲友书》,这几天主要讲道,修学道之本体——三学,先讲总说。

理当恒常勤修学,殊胜戒律及慧定,

二百五十余分戒,真实摄此三学中。

这里主要讲的是三学——戒定慧。龙树菩萨讲“为什么说戒定慧三学殊胜呢?”一层含义是只有佛教讲戒定慧三学,外道不讲。因为与外道不共同,所以叫殊胜。另一层含义是,与世间不共同,因为世间不讲,所以叫殊胜。

戒定慧有三种,第一种是戒学。佛法分两种:一种是教法,一种是证法。教法指三藏——经藏、论藏、律藏。学习三藏是为了证得三学,三藏里主要讲三学。我们通过学习三藏,其目的就是要在相续中产生三学。

证法指三学,修行人的相续中所要产生的功德只有戒学、定学、慧学这三种。三藏里主要是讲解或抉择三学,我们学三藏,就能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三学的功德,佛教或佛法的核心就是三学。信仰佛教,修持佛法,最后要获得的功德主要是三学。

首先讲戒学,戒有很多种,一般讲三戒:别解脱戒、菩萨戒和密乘戒。别解脱戒主要是佛初转法轮时在小乘佛法里讲的。“别”是个别之意,谁能严格遵守、精进受持这些戒律,谁就能解脱。别解脱戒是能让个别众生解脱的戒。

别解脱戒的基础是出离心。有出离心摄持的戒律才能成为别解脱戒,若是没有出离心,统统都不能成为别解脱戒。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的戒律,才能获得解脱。

现在有很多人,包括在家和出家的修行人,虽然受了很多戒,如:在家人受持的居士五戒,出家人受持的比丘戒、比丘尼戒等,但若是没有出离心,都不能成为别解脱戒,这是关键问题。

若是没有出离心,尽管在堪布、阿阇黎面前受过很多戒,包括居士受居士五戒、八关斋戒,出家人受比丘、比丘尼戒等等,都不能成为别解脱戒,不能成为解脱的因。有些人以为出家了,修行了,就能解脱。这不一定。如果没有出离心,虽然身出家了,但心没有出家,你受持的戒律,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。

居士五戒是戒除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。受持这五条戒对在家修行人来说是圆满戒。在家人主要受持五戒,也可以不受持圆满戒。如果只受一条戒就是一戒居士,如果受两条就是二戒居士,受三条戒就是三戒居士,受五条戒就是圆满居士。

虽然有五条戒,但在一般情况下,酒是必须要戒的。有些居士刚开始只能受一条或两条戒,比如不杀生、不偷盗,这两条戒谁都能做到,这样就是二戒居士。在不杀生、不偷盗的基础上受持不妄语戒,就是三戒居士,杀盗淫妄酒都不做,这是圆满戒、具足戒,就是圆满居士。

以前佛在世的时候,出家众每半个月要做增净法,但居士不能参与。因此,针对在家居士佛讲了八关斋戒。八关斋戒是在家修行人的增净法——即增善根,净业障。这是净除业障,增长善根的一种方法。

出家人专门做一种羯磨,就是净除业障,增长善根的一种方法。出家众做羯磨,在家人不能参与,沙弥也不能参与,但也是分段的,有些段落沙弥和沙弥尼可以进来,有些段落沙弥和沙弥尼都不能进来,需要比丘和比丘尼单独做。当时佛说,比丘和比丘尼才是佛教的教主,沙弥和沙弥尼还小,不能做教主。所以一般沙弥和沙弥尼不能参与做羯磨,也没有资格做。羯磨必须要比丘或比丘尼做,四个比丘或比丘尼以上才可以做羯磨。出家众半个月做一次羯磨,在家修行人不能参与,也不能和比丘、比丘尼一起做增净法。

当时佛针对在家修行人制定了八关斋戒,八关斋戒的受戒时间是一天一夜,即二十四小时里,在家修行人要过与出家人一样的生活。受八关斋戒的当天有过午不食、彻底断除淫行等要求。

密法分外密和内密,内密不讲八关斋戒,外密讲八关斋戒。比丘和比丘尼等出家人也可以修八关斋戒。小乘佛法里讲的八关斋戒,出家人是不可以修的,但我们用的仪轨是事部——《圣尊观音修法仪轨事部精华》,出家人也是可以修的。

藏历的十五和三十、农历的初一和十五,是受持八关斋戒的日子,平时也可以受持八关斋戒。我们现在修的这个法是事部精华,属于密法,密法有内密和外密,外密有事部、行部、瑜伽部。所以出家人方便的时候都可以修。

出家人有沙弥、沙弥尼和比丘、比丘尼等,沙弥和沙弥尼要守持的戒主要有十条根本戒,还有很多其他的戒;比丘和比丘尼要受持很多戒条,比丘要受持二百五十三条,比丘尼要受持三百六十四条,比丘除了基本的戒律外,还有很多其他的戒律。这些都是出家人修的。

这里主要讲的都是不允许做的行为,还有很多不能做的,也有很多要做的,另有很多是佛开许可以做的。刚才我讲的那些都是不能做的,这叫戒。还有比如出家众每个月做两次增净法,结夏安居、做三法衣,平时如理如法地穿三法衣等,都是必须要做的,这叫律。还有一种是佛开许的,可以做也可以不做,这些都属于别解脱戒。

以前我讲过很多次居士五戒、八关斋戒,现在我们网站上有视频和文字,大家可以参考。出家的沙弥戒、沙弥尼戒,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去年给出家众讲过,现在已经整理成书,大家可以了解,此处不再详细讲解。

菩萨戒也有很多,我们现在受持的主要是甚深派的传承,是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,龙树菩萨往下一直传到寂天菩萨,最后由静命论师传到藏地。按甚深派的传承,菩萨戒的根本戒有一条、四条、十八条等,这些都是根据众生根基和意乐而宣讲的,也可以这样受持。

密乘戒。在以前讲的《大幻化网》里的四条根本戒,包括外密、内密共同的四条根本戒等等,都属于密乘戒。

别解脱戒、菩萨戒、密乘戒里有很多戒。有能做的、不能做的和开许的。但现在的人对受戒持戒没有太大兴趣,觉得是一种约束,让人不自在,其实这是误解。

有些人的习惯是无始劫以来的串习。比如有些人习惯吸烟,要戒烟很难;有的人喜欢喝酒,不喝酒很难,这都是一种生活习惯。我们没有这些习惯,因为没有意乐,所以不可能对抽烟喝酒有兴趣。

习惯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串习,这些串习都是无始劫以来养成的。喝酒、吃肉、抽烟等,最多只是几十年的串习。而我们的很多烦恼习气不是父母教的,也不是老师教的,是自然而然就有就会的。这些不好的习惯,刚开始时要改掉肯定有难度。

我们经常讲万事开头难。我们的思想要规范,行为也要规范。因为你想学佛修行,想改变生活习惯,刚开始肯定有难度,但慢慢就会适应。虽然有很多条条框框——要做的、能做的、不能做的,但所有这些都是正确的。

刚开始的时候要克服习气,严格要求自己,慢慢就会习惯,就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行为。其实这是让你的相续清净的方法。因为我们有很多不正确的思想、行为、习惯,而导致我们的相续不清净——心里不清净。所以现在我们要改变,只要按照佛的要求去做,我们的相续就能变清净。

我们一直在六道中轮回,遭受了无尽的痛苦。为了摆脱这些痛苦,现在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,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。因为,我们唯有按照佛陀的要求去做,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。这是令自己快乐的方法。

很多人认为,这些方法和世间的制度、纪律是一样的,其实不然。我们有很多不正确的思想及不规范的行为,从而导致相续不清净,内心不快乐。现在必须要调整,把不正确的思想都断掉,把不规范的行为都改掉,这样相续才能清净,内心才能快乐。这样的方法跟世间的纪律与制度完全不同。

虽然这些都是佛讲的,却不是佛规定,也不是佛安立的,这是一种自然规律。我们所想所行应该在正确的轨道上,但是由于我们颠倒迷茫,脱离了正确的轨道。因此,我们很多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,从而导致我们的相续不清净,内心不快乐。我们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,我们相续不清净的根源也在于此,若想解决就要从这里入手。

很多人不明白,一说受戒都恐惧,其实若真正懂得佛法,了解戒条,持戒就不会感到困难。佛陀没有让我们立即都能做到,也没有说再也不能犯戒。

佛陀无比慈悲,在宣讲戒律时,最初讲怎样受戒,通过何种方式受戒,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戒体。当我们得到了戒体,受持了戒律,中间再宣讲怎样去护持戒律,护持相续。比如说要经常亲近善知识,要具备正知正见,要了解戒条中很多允许和不允许做的地方。最后宣讲犯戒之后如何忏悔,怎样恢复戒体等。

一个明白佛理的智者,犯戒犯错之后,知道怎样忏悔,也知道通过何种方式能快速恢复戒体。一个不明佛理,不懂取舍的愚者,犯戒犯错之后,因为不知道怎样忏悔与弥补,所以过患非常大。

一个普通的凡夫不破戒、不犯错是不可能的,但要及时忏悔,恢复戒体。有一种方法叫开戒,但因年代不同,地区不同,众生不同,开许的也不相同。比如正法时期不开许,但末法时候开许。藏地和印度不一样,印度夏天长,天气热,结夏安居是三个月;藏地夏天短,结夏安居是一个半月。

佛陀经常强调: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。佛陀为什么这样说?因为戒律不能远离智慧,若是离开了智慧,戒学就不能圆满。持戒也要看实际情况,也要有智慧。智慧是随机应变。

持戒不难,但是有些人不明白,虽然受持了戒律,但是由于没有智慧的摄持,戒律就变成了死板、僵硬的“戒条”,这样就无法随顺年代、随顺地区、随顺众生,这样持戒就变成了障碍——自己的障碍,他人的障碍;生活的障碍,工作的障碍。

现在很多人虽然学佛了,受了居士五戒,受了菩萨戒,但是不知道如何做。如果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,就无法生活,无法工作,还会经常犯戒犯错。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随缘,但随缘不是随便。有时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为了避免修行的障碍,真正为了众生,为了能与他人结上善缘,在不自私自利的情况下,也可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。

虽然在表面上看是一些破戒的行为,甚至是一些恶业,但实际上是一种功德和善业。曾经有一个公案,说的是大悲商主杀掉了短矛黑人。大悲商主虽然杀了人,但是却圆满了六十劫的资粮。所以说真正具有智慧,明了取舍的道理,持戒不难,否则比较难。

现在有些人受了居士五戒,不能饮酒。然而有些人因为工作需要应酬,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如法,如果喝酒就犯戒了。其实不用犯戒,持戒是有方法的。持戒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,也不像我们这样,觉得行持起来不方便。

禅宗六祖惠能讲:戒是净。虽然受持了戒律,而且觉得自己是很认真、很精进、很严格地守持,但是却没有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清净,这样持戒就不如法。戒是净,净是根。但清净相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逐渐达到清净,要有一个过程。有些人受戒以后,虽然有时候也起烦恼和杂念,甚至还会犯某些错误,但是和以前相比会好很多,相续越来越清净,这样也可以说是有了戒学的功德。若是相续一点都没变清净,甚至变得更不清净,更不自在了,就没有得到戒学的功德。

第二种是定学。定是自在了自己的心,能左右自己的心,好比已经被调伏的牛和野马。牛刚开始很倔犟,你让它往东走它偏往西走,让它往西走它偏往东走;你让它停下它偏不停,你不让它停它偏停下……但若是把它驯服了,它就会很听话。你让它往东它就往东,让它往西它就往西;让它走它就走,让它停它就停,它会很老实。野马也是一样,刚开始特别不听话,把它驯服了之后,让它往哪走都行。同样,降伏了自己的心,心自在了,就可以左右它,这叫定。

去年讲禅定及禅修的方法时给大家讲过,心可以放飞、停止、安住。放飞是把心放哪都可以,把它放在哪它就在哪;停止是不让它想事情,它就什么也不想,没有任何起心动念;安住是让它继续保持这种状态,想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,比如一个小时、一天、一个月、一年。时间长短跟功夫有关系,功夫好的会持续很多年,功夫差的只持续几分钟。

能够放飞、停止、安住就是禅定。有相禅定就是把心放在设定的所依上,像放在阿弥陀佛像上或转经轮上,可以让它持续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。有些修禅定的人什么也不想,让他把心放在阿弥陀佛像上观想,他却做不到;有些人心里可以忆念、观想阿弥陀佛,但是让他保持那种无想的状态,不起任何念头却做不到,这样还是不自在。有的进入了无想的状态,没有任何念头,我们称之为无想禅。

可以让心从无想禅中出来,可以让心去想阿弥陀佛像、观音菩萨像,否则,禅定功夫还是不到位,不圆满。禅定有有想禅定和无想禅定,有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,有有相禅定和无相禅定。

“慧”,指智慧。就是能辨别一切法,如善恶、好坏、是非、真假……凡夫没有辨别能力,不知道什么叫善,也不知道什么叫恶。有些人可能不太承认或不接受这种说法,“我怎么不知道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呢?”其实,我们认为的善恶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恶,善恶在佛法里是有标准的,有大乘小乘、显宗密宗共同的善恶,也有不共同的善恶,若是不明白这些,很难辨别善恶。

很多时候我们把假当成了真,把真当成了假。其实真就是真,假就是假,我们要有辨别真假的能力。佛法里讲世俗谛和胜义谛,世俗谛是假的,胜义谛是真的。

“辨别是非”。虽然都在说是说非,但是却没有办法辨别是非。一个人是好是坏,有无境界,一般凡夫很难辨别。

我们讲过,众生分四种类型,内外都熟、内外都不熟、外熟内不熟、内熟外不熟。比如说内熟外也熟,外不熟内也不熟,这些容易辨别。有些是内熟——内心是清净的,但外表上不清净;有些是外熟——外表上很清净,很如法,具足威仪,但内心不清净。这两种人很难辨别。要有一定的智慧,至少有他心通,才能辨别他人的是非,才能知道他人的境界,有辨别能力叫智慧。

智慧有闻慧、思慧、修慧。我们通过听闻,阅读,明白了这些道理,由此所产生的智慧叫闻慧;再进一步通过思维、观察产生的智慧叫思慧;在生活工作中去落实、去体会,这样所产生的智慧是修慧。

对于戒定慧三学,今天只讲了一些大概的内容,通过这段开示,大家也能知道一些戒定慧三学的功德。若想更详细、更深入的了解,可以参考其他资料。

刚才是戒定慧三学的综合宣讲,是总说,下面是分别讲解戒定慧三学。

自在忆念所属身,如来所示一捷径,

彼当策励勤守护,丧失正念诸法亡。

这是随顺正念。“自在”指乐行王,作者这样称呼他。

随顺正念很重要。这是佛陀为诸位解脱者所指明的唯一必经之路。佛陀说:“诸比丘,能清净一切众生,能超离不悦痛苦,能辨别如理之法,能现前涅槃之唯一途径,即此身念住矣。”

首先要守护正念,若相续中没有正念,其他佛法都会毁于一旦,都会在相续中荡然无存,所以随顺正念很重要。

什么叫做随顺正念?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,身体的内、外、中,有没有值得贪爱的地方?身体内的心脏、胃等五脏六俯,没有值得贪爱的地方;身体外的头发、指甲、耳朵、鼻子、皮肤等,没有值得贪爱的地方;身体中的肉、血、骨胳,也没有一个值得贪爱的地方……时时忆念,就能断除对身体的贪爱,慢慢的就能逐渐断除对世间的贪爱。

我们知道身体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,是有漏的,是四大的假合等。由此,我们就要守护、持续这种正念,这样邪见邪念就会毁坏、消失,这是略说。

广说,第一,寿命无常:

寿命多害即无常,犹如水泡为风吹,

呼气吸气沉睡间,能得觉醒极稀奇!

龙树菩萨跟乐行王讲,晚上我们安稳地睡眠,早上能安然无恙地醒来,是非常稀奇的一件事。这里主要讲寿命无常。

第一,必定死亡。大家都明白,有生就有死,终有一天,我们一定会离开这个世界。第二,死期不定。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明白,没有真正懂得。佛在《地藏经》里讲:“无常大鬼,不期而到。”何时离开这个世界,何时死去,任何人都无法把握。下面龙树菩萨通过比喻讲这个道理。

生命如狂风中的一盏酥油灯。冬天藏地的风特别大,一盏酥油灯遇到肆虐的狂风,瞬间就会熄灭,以此比喻说明生命无常的真相。还有另一个比喻,小孩子都爱玩水泡,想把水泡留下,但是一碰水泡就破灭了,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保存水泡。虽然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,但是想用它做装饰品是不可能的。以此来比喻说明寿命无常的道理。

佛在《因缘品》中说:“明日死谁知,今日当精进。”也许明天就会离开这个世界,所以今天就要精进,现在就要精进。有些人很健康,但是突然患病而亡。在现在这个多事之秋,内外的害缘多之又多。龙树菩萨讲:危害生命的因缘特别多,生命就像被风吹动的水泡一样,绝不会恒久停留,甚至是转瞬即逝。

《宝鬘论》里讲:“死缘何其多,生缘何其少,彼等亦死缘。”我们生存的方式很少,死亡的方式很多。甚至我们生活的方式也会变成死亡的方式,有时候,有些人会因为吃了有毒性的东西而导致死亡……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我们为了健康,为了生存,吃各种食品,但是现在的食品都不卫生,很多人因此而得了绝症。佛在《遗教经》里讲:“生命在呼吸之间。”气呼出去,吸不进来瞬间就死掉了,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,如此的无常。

所以龙树菩萨说,晚上睡下去了,早上能安然无恙地醒来,能起床,能走路,还能吃饭,这都是奇迹,在我们身上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奇迹。

谁想过这些事情?我们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吗?我们最终能解脱吗?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?我们有过这样的想法吗?没有!我们觉得这些都很正常,没有什么。世人经常讲,在这里出现奇迹了,在那里出现奇迹了,其实这些都不是奇迹,都是一些幻想。但是我们晚上沉睡了六七个小时,呼吸了几千次,却没有失去生命,还能活到早上,这是奇迹!

龙树菩萨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奇迹,但是我们不觉得这是奇迹,可能我们比龙树菩萨更有智慧。佛觉得这是奇迹,但是我们不觉得这是奇迹,可能我们比佛还厉害,那我们不应该学佛,而是应该佛学我们。

此福已得一切智,摧伏一切过患敌。

生老病死犹涌涛,愿度苦海诸有情!

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,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,

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,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!

达雅塔,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