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圆法师心经讲解 第五讲(视频)

时间:2019-01-21 17:42:52作者:张缦旎阅读次数:

心经心经全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,来完成我们的道业,来回归我们的自性。借着我们这一世的身体,来恢复我们的佛性,找到我们本来的面目,别自己去虚度光阴、虚度年华。还有,这个死,像我们人离开世间的时候,这一辈子的创业,一辈子的名誉、地位、权势、财富以及妻子儿女等,一想到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了,会非常的不甘心。师父就遇到这么一个居士,他们确实是对自己的痛苦放得下,他不怕,他说师父,我最放不下的,就是我的儿女和我的父母,他说我要走了,我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儿女和父母,师父就宽慰他,你好好的念佛,求生净土,到了极乐世界,你会比你现在,更能、更好的照顾到你的父母和你的儿女。因为到那时候,你有神通、你有智慧、你有正能量,更好的在冥冥之中去照顾好他们,真的就是这样。我感觉到,从我母亲往生以后,我亲眼见到我母亲的往生,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上说的迷迷惑惑的(往生),(要)见到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,不是师父自己见到的,是所有在场眼能看见的人都看到了。师父知道,从我母亲往生以后,我修学要是懈怠一点,我都能感觉到我母亲在鞭策我,甚至在我梦境当中,她都非常用严厉的手法告诫我,一定要精进,不忘初愿,所以这就是往生的这些菩萨们,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能量。我们现在不是说人没有生死,一定要把生死看明白,我们只是这一期生命的结束,但是又是下一世的生,下一世想生的怎么样,你想有一个华丽的转身,这个华丽的转身在哪里?就在我们佛法当中。我们都说华丽的转身,换下这一身臭皮囊,我们换成万亿紫磨真金色身,而且是无量寿、无量光,这就是我们华丽的转身。这是死苦,我们从这知道我们怎么去面对。

第五个是爱别离苦,古人云:乐莫乐兮新相知,悲莫悲兮生别离。生离死别,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悲伤的事情。死别,和自己的亲朋好友,冥阳两隔,再也不能相见,悲痛万分,死别。这个生离,这个情况大家都是经常会遇到的,两个年轻人短暂的分手,因为生计上的因缘要短暂的分手,抱在一起不肯分离,火车开了还依依不舍,这些都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痛苦的。像我们出家人还有一句,辞亲割爱,我是深有体会的,到现在这种舍亲割爱,生离死别给我的感触,就是要发奋修行,让世间人离开这种苦,让大众们离开这种苦。当时我发愿去出家的时候,我母亲那个时候年龄已经非常高了,70多了,还有我姐姐,还有一个徐州的张居士,他们送我出家,送我到三祖寺去出家,当时走的时候心情特别高兴,在他们即将离开我的时候,这种爱别离苦就开始生出来了。一夜睡不着,心想这亲人一走,虽说是相差几百公里,但是也是以后很难相见了,因为一出了家了,再也不是俗间的人了,再也很难相见了,我母亲对这个佛法有深刻的认识,所以她才能往生,她就在我送她们出山门的时候,她就跟我姐说,我们都不要回头,赶紧坐车走,别给他留下情执的心,叫他永远断了这个情执的心。

因为她可不知道这个情执是这么容易断的,要经历多少次的磨难、磨障,多少次的经历才能断情执的。所以我就看着她们走,都看到已经看不见了,还在观望,这种心真是如刀割一般,师父现在特别知道这种舍亲割爱,真的是割爱,在割你这种情执的心。因为有这种情,我们才六道轮回,这个爱不重,不入娑婆的,我们正因为爱重,我们今天才在娑婆里六道轮回的,你说一下子断了怎么可能呢,所以在割自己的心。在她们走的时候,天要下雨了,这个时候,我母亲给我买了一把伞,一把雨伞,师父记得非常清楚,是天堂牌子的,然后她也没送,也没让我姐送,让徐州的张居士,她对师父也是非常护持的,因为她现在非常忙,她很少到寺庙里来了,她对师父也非常护持的,她对三宝非常恭敬的,她坐着公交车把伞给我送来,这把伞我到现在我还都珍藏着,我一直都没有用,因为这是师父知道这是一种母爱,因为我要让这把伞,永远激励着我,我出家的目的是什么,当我看到这把伞的时候,我就知道我母亲对我的期望,期望我能够利益众生,讲经说法。我们说这个就是爱别离苦,我们在座的也经历了好多的爱别离苦的,只不过大家的心麻木了,不会回光返照,这是爱别离。

第六个是怨憎会苦,这个和爱别离正好相反,你最亲爱的人,因缘尽了总是要离开你的,但是你怨憎的人,不想见的人偏偏要碰到一起。就像我们今天,你不喜欢的人,偏偏做你的邻居,你不喜欢的人,偏偏做你的领导或者同事,甚至你的眷属。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矛盾,就是因为怨憎会,你怨憎的人偏偏和你走的最近。我们看现在家庭也是这样,我们都说夫妻两人是冤家,就是怨憎会,聚到了一起,因为有怨憎会的因缘,想离婚你还离不了,不离婚还天天吵,就这么一个。你不喜欢的人偏偏做你的领导,天天管着你,这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所以这个怨憎会苦,我们也是天天遇到,经常遇到的。

第七个是求不得苦,这也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,你越想要的东西,你还非常难的得到,你想要的物质,但是你的经济能力达不到,你想谋求一个职位,但是僧多粥少。不管是谁,总有求不到的,这也是我们世间最大的痛苦,所求高,但是没有结果,即便是你求到了,但是第二个更大的欲望又产生了,又会生出来,你的新的一个求不得苦又产生了。所以古人说:山谷易满,人欲难平。我们总是在追求,我们就是活在追求物欲上面,所以给我们时时造成了痛苦,这就是求不得苦。佛说:我快乐不是因为我拥有的多,而是我需求的少,那我们痛苦是因为我们需求的太多,心不满足,这是求不得苦,

第八个就是五阴炽盛苦,是总括身心诸苦而说的,前面的七苦,都是由五阴炽盛而起的,这个五阴就是五蕴。色阴炽盛,四大不调,而有疾病,我们的疾病都是因为四大不调和而产生的,受疾病之苦。受阴就是受蕴,受阴炽盛而领纳分别,使诸苦变本加厉,这是受阴给我们带来的苦,领纳了分别,然后你就产生了苦,苦上加苦,苦变本加厉。第三个是想阴炽盛,想象追求,而产生的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苦,我们的这种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都是我们的想蕴所产生的。第四个,行阴炽盛,起惑造业,而且因为行而迁流不息,而有年老衰迈之苦,识阴炽盛,起惑造业,造下生死流转之因,而有生死轮回之苦。这八苦,前四苦,生老病死苦是身体上的苦,后面的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三苦是精神上的苦。第八个五阴炽盛苦是指现在的起心动念,都会成为未来受苦之因,因果相续,牵连不断,无量诸苦,说不能尽。

除了苦之外,还有厄,厄就是我们指的灾难。佛经上说,三界众生有三灾八难,三灾又有大三灾、小三灾,小三灾是指我们人世间的这种饥馑、瘟疫和刀兵劫。大三灾是指住劫坏时,大三灾,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,当住劫坏的时候,就开始火烧初禅天,风打二禅天,水漫三禅。整个小的世界因为火灾、风灾、水灾而(毁)坏,我们说的坏,成住坏空,因为这三灾坏,继而空,这是三灾。三界的八难呢,有属于三恶道的三难,三恶道有三难:地狱难、饿鬼难、畜生难;我们人道有四难:盲聋喑哑、世智聪辩、佛前佛后、北俱卢州,这是四难;这些都是因为不能闻得佛法,没有觉悟,没有超脱的机会的。先看三恶道的,地狱难,受苦刑,很难闻到佛法的;而饿鬼难,吃不饱;到了畜生难,随时都会被宰杀;这是三恶道的三难。我们人道的盲聋喑哑,闻佛法很难的;世智聪辩,我们现在社会上非常聪明的,他们的世智、他们的经验,他们所累积的经验,拨无因果,他们不承认因果。还有佛前佛后,佛前没有人讲佛法,佛后,佛已经涅槃,大家听闻不到佛法。还有北俱卢州,因为他们的福报非常大,不要自己去耕种,他们的物质自自然然的就来了,所以他们不信因果,不信佛法。

所以我们韦陀菩萨为什么称为三洲感应?就是不护北俱卢州,他们不信因果。那属于天道的就是无想天难。无想天难是说外道人修持,生无想天,以定力来压制六识不起现行,他们就认为他们就是最究竟的离苦了,但是他们到定力衰退以后,烦恼的种子又起现行,他们的定功一尽了,他们的妄想又会逐渐逐渐生出来了,直至堕落,他们邪见,堕落非常深的,这是八难。对于人世间的灾厄,在座的老菩萨们都有非常深刻的体会,自从有人类以来,为了物质,为了争地盘,战争就没有停过。(还有)这个饥饿,上了年纪的人,现在五十多的,应该还都有印象,这种饥饿刻骨铭心,在我们中国五八、五九年的时候是大灾难,三年自然灾难,五八、五九、六零,应该是这样的,三年自然灾难,那个时候也饿死不少人。还有瘟疫,如影随形,我们现在禽流感,前几年中国的非典,在师父小的时候还有这种天花,这些瘟疫都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。苦与难是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的,与我们共存的,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苦难,这个苦难谁也避免不了。

那么这个苦,因何而有的呢?这个苦都是由众生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而有的。众生迷执五蕴,认为这个虚幻的身体是真我,因而产生了我执,因为我执,而起这个贪恋、执取,起惑造业,继而苦报牵连,相续不绝。菩萨用般若智慧观察五蕴身心,都是因缘所生,没有自性,当体即空。既然观五蕴皆空,自然就没有把色身当成真我,而没有这种颠倒执着,没有这种颠倒执着,就不会去造恶业。恶业就是苦因,既无原因,怎么会有苦的恶果呢!清朝的为霖禅师在《心经请益说》里面讲,一见蕴空,人法俱丧,无造业者,无受报者,一切苦厄,如汤消冰。

我们再来举例说明一下,我们的真心就是实相。如天上的明月,五蕴就如同水里的月影,因为小孩们无知,不知道月亮是在天上的,以为水底影印的月亮是真的,他生起贪爱的心,入水去想捞这个月亮,我们想一下,能不能得到?非但得不到,而且还有失足落水丧命的危险。这就比喻我们凡夫,不识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,把五蕴的幻法当成真我,所以执着贪恋,以至于去造业受报。而菩萨行深般若,照见五蕴皆空,能透过现象见到本体,见到自己的佛性,了脱分段、变易生死,达到究竟了脱的彼岸,度脱一切的苦厄,真正的得大自在。也就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一样,无知的小孩知道水里的月亮是假相、是幻相、是因缘和合法,透过水里的月亮,直接知道它是天上月亮的作用,我们说是清净本性的作用,真正的真我是我们清净本性,他就不会苦苦的下水去捞水里的月亮,而是用性,逍遥自在地用这个性,逍遥自在地来观赏这个月亮,这是何等的自在。我们现在都是迷惑了,我们认为,我们的色身就是我们自己了,就像你去捞水里的月亮一样,苦苦的追求,其实我们追求的方向错了,我们的色身是我们性的作用,我们通过我们的色身,直接回光返照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上来。

我们的身心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?眼为什么能见?鼻子为什么能闻?手为什么能执提?足为什么会奔跑?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思维?都是我们清净本性在后面的一种作用,通过这些作用你知道,原来它是我们清净本性,这就是妙有真空。这个时候你生活得何等的自在!昨天有个居士给我提,师父你前两天讲经用一个词,不是说怕别人误解,师父提到说,杀人放火都是清净本性的作用,师父说师父一点都没有讲错,你做一切的法,一切的现象都是清净本性的作用。师父只不过用一个极端的词,给讲明清净本性没有离开我们,做善法也没有离开,做恶法也没有离开,在地狱也没有增加,但是也没有减少,成佛了,你同样也没有增加一分,一直都是我们清净本性的作用。如果你知道你是清净本性的作用了,一切众生都是佛了,一切终生的迷惑他也是作用,你就不会再造恶了,因为你会和你清净本性相应了。这就是师父说,为什么我们要念佛的原因,知道我们清净本性的作用了,我们一定要念我们的阿弥陀佛,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来。我们不看现象,回归到我们的清净本性上来,阿弥陀佛,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,阿弥陀佛是谁?是我们的佛性,是我们的这种万德能够作用的这个佛性,是我们的妙有。我们处处都没有离开我们的本性,你要明白了以后,你就特别的自在了。我们来看,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这四句经文,我们就讲完了。

下面,我们再来概括总结一下,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。观自在菩萨这一句,开门见山的把全经的总纲给点了出来。我们前面讲过了,这一部《心经》就是围绕着观自在菩萨来讲的,这是纲中之纲,这一句就能概括全经。观自在菩萨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榜样,我们要学习观自在菩萨,用甚深广大的观照法门,来开发般若妙智,用开发这个词还不大恰当,应该直接让我们的清净本性显露无疑,用般若妙智把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照破。其实五蕴根本是无所有、不可得的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这五蕴是虚幻的。因为它虚幻,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。不要执着在法见上,连照见法门也不可得,因为照见也是法,因为五蕴本来是空,当下即空。诸法空相,不但照见是空,最后连空也不可得,有空就是没有照破。照见五蕴皆空,不光把五蕴空掉,连空都不可得,一切都不可得,这才能称为皆空,才能说是照见五蕴皆空,连空都不能有。这样既破我执,又破法执,了分段、变易二死,达到生死苦海的彼岸,真正的大自在。

我们这个娑婆世界,之所以称为五浊恶世,就是因为一切众生执着外境、外相,而不知这些外境、外相都是自性的显现,都是自性的作用。就比如天上的白云,我们都见过白云的变化,一会儿变化像山川、像大海,甚至能变换成动物的图案,像龙、狮子,尽管相变换多端,但是本体白云一直都没有变,它是因缘和合的。我们不被变换的假相所迷惑,不要执着山川、大海、狮子变化的种种假相。同样我们世上的一切色相,包括男女老少、山河大地、飞禽走兽,都是我们自性的显现。你能够识得自性是真实的自己,自性才是真实的自己,这就是醒悟;反之,不识自性,只把外界的假相和四大假合的身体,当成了真我了,就像你只认识白云变化的大海、山川、狮子,而不识得它的本体是白云形成的一样,那就被相所迷惑了。忘失了本来,以至于抛家离舍,在外面流浪生死。

《金刚经》中说的非常的到位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如果你见到诸相了,知道它没有本体,知道它是我们的作用,我们佛性的作用,则见如来。什么是如来?不是外面的佛,就是我们的佛性了。你知道外相皆是不可得、无所有,若见诸相非相,这个时候你就知道,一切是我们自性的显现,则见如来,就是这么一句,就是这么一个解释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都是因缘和合,就像白云一样,因缘和合,我们所看到的,都是因缘和合法,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没有一个自体,没有一个本来,它都是因缘和合的,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,见到我们的佛性了,知道这都是佛性的作用了,就这么一个意思。

我们如果能在待人接物时,明白这是自性在起的作用,那就时时见性,处处见性。所以你们看师父这么快乐,没有烦恼、没有忧愁,因为一切都是假相,好的也是自性的显现,不好的也是自性的显现,不被外境所转,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会非常自在的。玄沙禅师曾说:真心就是你的见闻觉知,现量就是真心。就是说一切事物自然现象,不要加上你的主观妄心分别,那就是真心。没有分别心,那么举手投足、言谈笑骂,就都化为自性的妙用,都是我们自性的妙用。山河大地、森罗万象都是自性的显现,这自性,就是具足一切能够应缘显相起用的妙有真空,就是这么一个道理。你明白了,这一段就听完了,《心经》的大意你就已经掌握了,也可以说佛法的中心、佛法的修行方法你也就已经掌握了,就是按照这个观自在菩萨,处处去观照,知道一切皆空,都是我们清净本性的作用。其实,好也是你清净本性的作用,不好也是你清净的作用;好也是因缘,不好也是因缘。我们都活在因缘法中,但是不要忘失我们清净的本性,不要执着外相,知道它的根,是我们清净本性的作用,就这么一个意思。《心经》教导我们的,就是让我们认识这妙有真空的真性,从而圆证菩提大道。

推荐阅读:
首页12尾页

本文链接:宏圆法师心经讲解 第五讲(视频)

上一篇:宏圆法师心经讲解 第四讲(视频)

下一篇:宏圆法师心经讲解 第六讲(视频)

经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