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问答网
心经问答网
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
主页/ 佛学问答类编/ 文章正文

信愿法师:《观经四帖疏》〈玄义分〉七门料简之要门与弘愿门(三)

导读:信愿法师:《观经四帖疏》〈玄义分〉七门料简之要门与弘愿门(三) 【观经四贴疏讲义】《观经四帖疏》〈玄义分〉七门料简序题门之要门与弘愿门(三) 今天我们再继续共同来探讨善导大师的《观经四帖疏》。 ...
信愿法师:《观经四帖疏》〈玄义分〉七门料简之要门与弘愿门(三)

【观经四贴疏讲义】《观经四帖疏》〈玄义分〉七门料简序题门之要门与弘愿门(三)

今天我们再继续共同来探讨善导大师的《观经四帖疏》。

上回我们研究到〈玄义分〉“归三宝偈”之后的序文,善导大师将《观经》这部教典有二尊二教,在疏文说出了要门与弘愿门。二尊就是释迦世尊与弥陀世尊。释迦世尊广开净土之要门,就是释迦教法;弥陀世尊彰显别意之弘愿,就是弥陀教法。

要门与弘愿门,善导大师在疏文简要解释完后,又开示说:

【又,佛密意弘深,教门难晓;三贤十圣,弗测所窥;况我信外轻毛,敢知旨趣。】

“又佛”,这个“佛”字就是包括释迦佛与弥陀佛,“密意”就是佛讲经说法,显露教旨,要利益众生的意义很深,非是凡夫、三乘之人能够彻底体会了解,叫做密意。释迦世尊广开净土之要门,要利益定善、散善根性的众生,意义非常的深远;弥陀世尊彰显别意之弘愿,要利益根性下劣的罪恶凡夫,得以解脱成佛,佛意也非常的深远。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“佛密意弘深”,非常的广大深远,因为诸佛如来都是证悟无上的智慧、神通、慈悲、道力,当然我们凡夫众生无法彻底明了。不要说我们凡夫众生,三乘声闻、缘觉、菩萨都无法彻底了解,尤其是净土教法,唯佛与佛乃能究尽。世尊也在《无量寿经》开示说:

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

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

如来的智慧连二乘人也无法测量,唯有佛彻底明白了解。在《妙法莲华经》世尊也开示说:“诸佛智慧,甚深难解,一切声闻、辟支佛、不退菩萨所不能知。”连菩萨都不能究知佛的智慧了,何况我们凡夫?因此善导大师才说“教门难晓”,就是佛所教导的要法,凡夫实在很难知晓。

“三贤”就是三贤位的菩萨,“十圣”就是十地位的菩萨,都无法测量探知,何况我们信外轻毛?“信外”就是我们凡夫就像一根很轻的羽毛,连初信位都还未进入,还未建立初信位的菩萨叫做轻毛凡夫,就是风一吹,这根羽毛就随风飘游,被风吹这边就飞过这边,风吹那边就飞过那边,信根未立故。所以《观经》这部教法,我们如果彻底探讨,透过善导大师《四帖疏》,让我们比较能了知,原来世尊在《观经》这部教典教我们念佛的深意。我们凡夫不知道佛讲经的宗旨与意趣,透过了祖师的注解,让我们能比较初步的了解。

善导大师这一开示,说得确实太好了,要门也好,弘愿门也好,佛要利益众生,有不可思议的权巧方便。

下面,善导大师就说:

【仰惟释迦此方发遣,弥陀即彼国来迎;彼唤此遣,岂容不去也。

“仰惟”是仰信的话、卑下的话,仰信释迦如来在娑婆世界,对我们凡夫众生的发遣,就是要门之法。定善、散善的要门之法,如果能够依教奉行的人,就是接受释迦的发遣。弥陀即彼国来迎,就是彰显弘愿之教义。念南无阿弥陀佛,随顺阿弥陀佛召唤的人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随顺弘愿门阿弥陀佛的教法。这样“彼唤此遣”,释迦世尊在此方发遣,教我们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召唤我们回归西方佛国。善导大师说“彼唤此遣,岂容不去也”,怎么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意思就是二尊一致,要利益我们凡夫众生,能够解脱,往生成佛,我们怎么会不往生?善导大师的意思就是如此。

下面说,

【唯可勤心奉法,毕命为期;舍此秽身,即证彼法性之常乐。】

既然释迦世尊与弥陀世尊这么慈悲,要广度我们众生回归西方佛国,那么我们身为佛弟子,当然要依教奉行,所以善导大师最后在这一门——序题门的疏文,就苦劝我们众生依教奉行,往生证果。所以“唯可勤心奉法”,我们众生只有安心起行。安什么心?将心安在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,对我们的悲心召唤。“奉法”就是起行,起行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弘愿门的行者,念南无阿弥陀佛;要门的行者,修定善、散善,如此“毕命为期”,就是这一生尽形寿不退转。如果退转即不构成往生因,也就是没有毕命为期。“毕命”就是尽形寿,尽这一辈子,不论修要门或者弘愿门,都精进不退。“舍此秽身”,舍这个污秽的业报身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,证悟法性身。我们凡夫在娑婆世界是污秽之身、业报身,充满了生死苦恼。有生老病死之苦的业报身,是因为我们过去乃至今生造罪造业所招感而来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换此业报身为法性身,就是清净之心,那就是无为涅槃之乐,这就是造净业而来。所以既然造恶业,有这个业报身,造净业会得到法性身,那么我们在这里有生死轮回,对我们来讲是最大的痛苦。所以我们念佛,接受世尊的教法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证悟真如,得到涅槃妙乐,岂不是人生最快意的吗?是!也是我们学佛修行要成佛的究竟目的。

这一段,善导大师在疏文讲到佛的佛意,非常的甚深难测,因为佛的智慧、慈悲,确实是我们凡夫很难体会。尤其是佛的智慧,证悟宇宙、人生一切真相,真如所流露出来的,我们凡夫生生灭灭的心念,都是意识心、烦恼心,所以很难体会佛究竟无上的甚深智慧。但是佛的慈悲,我们可以透过佛经世尊对我们的开示,让我们在经文之中,细细吟味,慢慢体会佛的慈悲。如果我们体会佛的慈悲,用功念佛,内心自然就更安心,也更放心,因为佛这么慈悲,当然怜悯我们这种苦恼的众生。